丰盛古镇
时间:2009-11-25 来源:fzflxx.com 作者:cqw.cc 我要纠错
丰盛古镇位于重庆市的东南边陲,明末清初始建场镇,曾经是重庆府去南川、涪陵的重要驿站。古镇老街两侧均为2~3层全木质穿斗结构的店铺。铺后多为青砖黑瓦四合院,其檐额、堂额、门窗等,多饰以戏文故事、鱼虫鸟兽,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这一特点在重庆众多古镇中是不多见的。
游览丰盛古镇,一定要细细的走街串户,深入民居才会有收获,当地的老乡异常的好客,在游客随意参观拍照之时还会有茶水奉上,或者是拉游客进堂屋,坐下来慢慢聊述人情旧事。不过丰盛古镇真正的魅力之处,却在于长寿之乡、碉楼古寨、潮洞奇观和紫云响石。
长寿之乡在丰盛老街上,随便向某个老人询问他的年龄,其结果都会让人感觉是进了时空隧道。镇政府街口有个经常打扫大街的老人,年龄92岁。往三潮水方向有家篾条铺,一位85岁的老爷爷每早都守在铺门口,用宽仅1公分的竹篾条编制草帽渔篓,根本不戴老花眼镜。重庆市年龄最大的男性公民周子均老人,年龄108岁,全市婚龄最长(66年)的“老鸳鸯”——李仕清和黄得果夫妻,都是丰盛居民。
丰盛古镇2.2万人中,90~99岁的68人,100岁以上的2人。这些长寿明星,经历各异,却都极少生病,身体清瘦。生活起居也是顺应自然,想睡便睡,睡醒即起,想吃就吃,吃饱即可。性格开朗、善待他人、家庭和睦。喜欢户外运动,经常步行走乡串户……为何如此之多的百岁老人集中在丰盛这一边陲山乡,大量的医学、人文、生态研究专家来此考察,众说不一。
丰盛古镇碉楼古寨丰盛镇山高林密,位处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故当地富商地主多造碉楼堡寨以保一方安全。清末明初极盛时期,数十碉楼炮口耸立镇中。至今保存完整并尚有人居住的有清阳楼、十字口、书院街、文峰、兴隆湾等十余座。这些碉楼筑3~6层,每层面积80~150平方米,都设有小窗作为了望洞和射击孔。
楼内上下由梯道连接,用深埋于地下的竹筒管道运送食物和饮用水。若是遭遇不测,可在碉楼内坚守数月。另外,全镇69平方千米内,有共山寨、铁瓦寨、义和寨、灵官寨等16个山头古寨,都建立在进可攻,退可守的东山和西山顶上,地势险要。以清咸丰年间修建的最多,至今寨基寨墙尚存。特别是在登上铁瓦寨的山路右侧,还藏有两个凹陷的哨岗,作伏击之用。
丰盛古镇潮洞奇观潮洞则是丰盛镇最神秘的自然奇观,比较出名的潮洞有两处。其中三潮水地带本来是一岩洞,后来塌陷成深坑,坑口高568~600米,直径50~60米,但仍有小股水流从北面地下河的石缝中渗出,当地居民以此水洗衣饮用。水流顺一石滩淌过两道人工抽水坝底部的导水槽,最后汇入南面下游洞中,不知去向,全长16米左右。
正常水位时,石滩中水深不过没脚而已,但若突然涨潮,石缝中急促汩汩作响,出水之势由涓涓细流骤变为喷涌出潮,波涛翻滚、排山倒海,很有钱塘江潮的气派。霎时之间,水位攀升越过两个抽水坝,奔腾直泄下游洞口,犹如半路杀出的千军万马,咆哮着消失在密林之中。整个过程持续不到20分钟,很快又恢复了正常时的平静。最奇怪的是,徒步爬出深坑后,沿下游洞口方向前行10分钟,又会出现一同样的深坑,平时干旱无水。待潮水喷涌完毕的10~12分钟后,这里的深谷底沟也将突然冒水而出,继续流入另一头的地洞。
位于荚荚房子玉米田里的地下潮河洞,竖直深58米。左侧有一小洞,可直通地下潮河的上游。下竖洞时可沿人工修筑的石梯而下,最底处的潮河岸边上有一平台可以站人。正常情况时,地下河水流平缓,汇入右边漆黑一片的洞内大厅。待涨潮涌动之时,水位暴涨,原有容人的平台几乎完全淹没,最大落差可达1.5米以上。退潮却极快,10余分钟后地下河水消失,并发出隆隆吼声,而且水面还产生后浪推前浪的排排水波。
特别提醒:因为潮洞每日的起落并无确切的固定规律,而且月份不同时间也不同。所以要看地下潮河和三潮水,就得提前赶到那里去等候。地下潮河一般在10:00~13:00有一次,三潮水是14:00~17:00有一次。
丰盛古镇紫云响石作为观赏石中的奇珍,十分罕见。多产于丰盛镇东山西坡,最初由紫云寺的和尚发现而得名。据清《巴县志》载:“产响石,中含红子,摇之,声入玉沙”……石型最大的直径半米多,重达10公斤。最小的形如鸽蛋。石腹中空,有固体小石子或是液体物资在内,用手摇晃即出声响。含液体的民间称“水响石”,量极少。含石子的,称“石响石”。
以前仅在内蒙古、新疆等地有零星发现,而丰盛镇却是大量出产,蕴藏相当丰富。至于响石的成因,也是丰盛迷团,无人能解。当地人收藏售卖响石,在三潮水一带兜售的特别多。一般都炒到了数十元一个。水响石更是超过百元。其实在古镇通往铁瓦寨顶峰的路上,随处找个田间土地,深挖至3~5米以下,就会刨出不少湿润的响石块。丰盛小学的学生放学放假后,就喜欢跑到那些挖过响石的深坑里仔细再搜索,往往还能有前人不易察觉收获。
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无论水响石响,原本里面都是含有液体的,才从地下挖出时,石腹空间处于塞满状态,所以摇不响,自然被误作普通石头丢弃一边。待石腹中的液体部分蒸发后,“半罐水响叮当”,又会被重新赏识成“紫云响石”。
游览丰盛古镇,一定要细细的走街串户,深入民居才会有收获,当地的老乡异常的好客,在游客随意参观拍照之时还会有茶水奉上,或者是拉游客进堂屋,坐下来慢慢聊述人情旧事。不过丰盛古镇真正的魅力之处,却在于长寿之乡、碉楼古寨、潮洞奇观和紫云响石。
长寿之乡在丰盛老街上,随便向某个老人询问他的年龄,其结果都会让人感觉是进了时空隧道。镇政府街口有个经常打扫大街的老人,年龄92岁。往三潮水方向有家篾条铺,一位85岁的老爷爷每早都守在铺门口,用宽仅1公分的竹篾条编制草帽渔篓,根本不戴老花眼镜。重庆市年龄最大的男性公民周子均老人,年龄108岁,全市婚龄最长(66年)的“老鸳鸯”——李仕清和黄得果夫妻,都是丰盛居民。
丰盛古镇2.2万人中,90~99岁的68人,100岁以上的2人。这些长寿明星,经历各异,却都极少生病,身体清瘦。生活起居也是顺应自然,想睡便睡,睡醒即起,想吃就吃,吃饱即可。性格开朗、善待他人、家庭和睦。喜欢户外运动,经常步行走乡串户……为何如此之多的百岁老人集中在丰盛这一边陲山乡,大量的医学、人文、生态研究专家来此考察,众说不一。
丰盛古镇碉楼古寨丰盛镇山高林密,位处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故当地富商地主多造碉楼堡寨以保一方安全。清末明初极盛时期,数十碉楼炮口耸立镇中。至今保存完整并尚有人居住的有清阳楼、十字口、书院街、文峰、兴隆湾等十余座。这些碉楼筑3~6层,每层面积80~150平方米,都设有小窗作为了望洞和射击孔。
楼内上下由梯道连接,用深埋于地下的竹筒管道运送食物和饮用水。若是遭遇不测,可在碉楼内坚守数月。另外,全镇69平方千米内,有共山寨、铁瓦寨、义和寨、灵官寨等16个山头古寨,都建立在进可攻,退可守的东山和西山顶上,地势险要。以清咸丰年间修建的最多,至今寨基寨墙尚存。特别是在登上铁瓦寨的山路右侧,还藏有两个凹陷的哨岗,作伏击之用。
丰盛古镇潮洞奇观潮洞则是丰盛镇最神秘的自然奇观,比较出名的潮洞有两处。其中三潮水地带本来是一岩洞,后来塌陷成深坑,坑口高568~600米,直径50~60米,但仍有小股水流从北面地下河的石缝中渗出,当地居民以此水洗衣饮用。水流顺一石滩淌过两道人工抽水坝底部的导水槽,最后汇入南面下游洞中,不知去向,全长16米左右。
正常水位时,石滩中水深不过没脚而已,但若突然涨潮,石缝中急促汩汩作响,出水之势由涓涓细流骤变为喷涌出潮,波涛翻滚、排山倒海,很有钱塘江潮的气派。霎时之间,水位攀升越过两个抽水坝,奔腾直泄下游洞口,犹如半路杀出的千军万马,咆哮着消失在密林之中。整个过程持续不到20分钟,很快又恢复了正常时的平静。最奇怪的是,徒步爬出深坑后,沿下游洞口方向前行10分钟,又会出现一同样的深坑,平时干旱无水。待潮水喷涌完毕的10~12分钟后,这里的深谷底沟也将突然冒水而出,继续流入另一头的地洞。
位于荚荚房子玉米田里的地下潮河洞,竖直深58米。左侧有一小洞,可直通地下潮河的上游。下竖洞时可沿人工修筑的石梯而下,最底处的潮河岸边上有一平台可以站人。正常情况时,地下河水流平缓,汇入右边漆黑一片的洞内大厅。待涨潮涌动之时,水位暴涨,原有容人的平台几乎完全淹没,最大落差可达1.5米以上。退潮却极快,10余分钟后地下河水消失,并发出隆隆吼声,而且水面还产生后浪推前浪的排排水波。
特别提醒:因为潮洞每日的起落并无确切的固定规律,而且月份不同时间也不同。所以要看地下潮河和三潮水,就得提前赶到那里去等候。地下潮河一般在10:00~13:00有一次,三潮水是14:00~17:00有一次。
丰盛古镇紫云响石作为观赏石中的奇珍,十分罕见。多产于丰盛镇东山西坡,最初由紫云寺的和尚发现而得名。据清《巴县志》载:“产响石,中含红子,摇之,声入玉沙”……石型最大的直径半米多,重达10公斤。最小的形如鸽蛋。石腹中空,有固体小石子或是液体物资在内,用手摇晃即出声响。含液体的民间称“水响石”,量极少。含石子的,称“石响石”。
以前仅在内蒙古、新疆等地有零星发现,而丰盛镇却是大量出产,蕴藏相当丰富。至于响石的成因,也是丰盛迷团,无人能解。当地人收藏售卖响石,在三潮水一带兜售的特别多。一般都炒到了数十元一个。水响石更是超过百元。其实在古镇通往铁瓦寨顶峰的路上,随处找个田间土地,深挖至3~5米以下,就会刨出不少湿润的响石块。丰盛小学的学生放学放假后,就喜欢跑到那些挖过响石的深坑里仔细再搜索,往往还能有前人不易察觉收获。
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无论水响石响,原本里面都是含有液体的,才从地下挖出时,石腹空间处于塞满状态,所以摇不响,自然被误作普通石头丢弃一边。待石腹中的液体部分蒸发后,“半罐水响叮当”,又会被重新赏识成“紫云响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