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 竹子, 与苏东坡

时间:2021-01-13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大米, 竹子, 与苏东坡


一, 大米

在我的老家四川, 米就是米, 没有什么大米一说。 米和饭倒是相通的, 吃饭就是吃米饭, 除了困难地区和困难年月。 困难地区常吃红苕饭或南瓜饭, 那是将红苕或南瓜与米饭一起蒸煮, 以减少米的用量。 现在的红苕饭或南瓜饭都是好东西, 既营养又减肥。 可是当年油水本来就少, 这种饭吃多了不但面有菜色, 老年人还排泄不畅。 到了困难年月, 有这种饭吃已经很不错, 真正的红苕和南瓜也成了定量供应, 许多代食品已经上了千家万户的饭桌, 什么土茯苓, 小球藻之类, 不一而足。 所谓土茯苓, 是一种介于中药茯苓与树根之间的植物茎块, 也许可直称为树根; 小球藻呢, 则在前两天的太湖污染中, 很是风光了一把。

这么写, 又有点儿讲古的味道了,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 已经觉得那是很遥远的事了。 不叫大米, 有时候我们叫白米。 这可不是相对如今的健康食品黑米, 五色米而言。 白米的意思是颜色, 应该不黑不灰, 少杂质。 没有石子砾儿, 沙子, 土灰, 糠壳, 稗子等等。但大家都知道, 名称只是泛指。 要想你的米白, 还是要把米买回家后自己洗才白得起来。洗米又叫淘米, 那时煮饭, 淘米可是一大艺术, 既要把米洗干净, 去掉硌牙的以上种种, 还要尽量保持营养。 淘米水的营养, 是城乡公认的。 别的城市不知道, 六十年代的重庆市, 常有四乡八县的农民进城收购淘米水回去喂猪。那淘米水又称为潲水。 所以, 那时候的猪肉少是少, 可真是可以放心吃, 不会有什么蓝色肉, 化学猪之类弄得你咬一口心一紧。

事实上, 我们那时在重庆吃的米真正是叫中米。 这里的中,是指长度, 中等长度, 相对于长米而言。 但我却更相信是指质量, 中等质量, 因为也有叫上等苗米的。 当年买米, 不是象现在去超市拎一包就走。 当年买米, 要去粮站, 也就是粮店或米店。 店里堆满了印有“中米”二字的陈旧麻包, 还有许多大斗一样的东西。 你呈上粮本, 交了钱, 店家在你的粮本查证你家的定量, 写好斤数, 填上年月日, 再盖上印章。 把粮本还给你, 然后给你一支签, 上有号码。 如是“2号”, 那就是叫你到2号斗去等你的米。 须臾, 有人喊, 接起接起, 你就得赶快把准备好的米袋口子套在大斗下面的泄口上。 只听哗的一声, 斗板抽起, 你家的一月之粮倾巢而出, 装进你的米袋子里。这米的颜色, 谈不上白,还有一股陈陈的味道。 煮饭之前, 一定要好好的洗, 去掉里面的泥沙石子等等。 上面说过, 洗米又叫淘米, 工具是一只竹子编的簸箕。 把米放进簸箕, 半浸在水盆或缸钵里。 晃动几下,里面轻的糠壳稗子等就浮在水上, 重的泥沙就沉了下去。 上面的东西好去掉, 下面的泥沙怎么除去呢? 这就须要你摇动簸箕, 让水里的东西运动。 泥沙质量重, 跑得快, 待你突然停住摇动时, 它们还停不下, 继续前进, 就从簸箕口掉进水里去了。 这种方法, 与淘金差不多。 我在长江边上挖沙石时看见有淘金者, 用的就是此种技法。 中国人到美国澳洲淘金, 技术娴熟, 可能跟从小淘米大有关系。 可是我当年年令实在小了一点儿, 无法以此技某生。 就是那洗米的簸箕, 我也从来没有掌握过, 手太小, 握不住。

米要如此的洗, 可见质量不太高。 实际上, 中就是下, 是最低等级的米, 供寻常市民食用的。 没有人叫自己的米下米或短米, 我也没有见过打上下米两字的麻包。 取米名中米, 是个取法乎上, 仅得其中的意思。 米名中, 实为下。 如果真是叫下等米下米,官家的面子须不好看, 众人的面子也过不去。 试想谁愿意去买下等东西吃啊? 叫个中米, 阿Q一下, 两边都能接受。粮店里倒有特等米, 雪白雪白, 据说是给高干吃的。 还有上米, 据说是卖给宾馆的, 要开会才吃得上。 刚上学的小学生, 当然无会可开, 只能望上米兴叹。 在幼小的买米生涯中, 只有一次碰上了好事, 那天, 米斗旁边一麻袋一麻袋的中米不见了, 麻袋变成了新的, 上面中国粮油食品公司川粮的字样也不见了, 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 倾出来的米, 又白又圆又完整, 看着就令人喜欢, 把手插进米里去, 凉凉的, 每一颗米粒与皮肤的接触都令人感到干净滑嫩, 舒服得很。 买米的人问粮站的人说, 这回的米怎么这么好, 又白又大还没有稗子。 粮站的人悄悄地说, 这是越南退回来的出口米, 不合格。于是众人啧啧惊叹, 这么好的米还不合格。

一般来说, 买米这样的技术性较强的活路是轮不到我去做的, 家里怕我扎不紧口袋, 或弄漏了袋子, 那一家大小的口粮就成了问题。 加上五口之家的米也很重, 我也拿不动。 但待得父亲下了乡, 母亲下放农场, 家里只有一个初中生和两个小学生的时候, 这买煤买米倒垃圾的工作就得我们自己承担了。 一般是姐姐买米, 我买煤倒垃圾, 幼小的妹妹在后面跟着。现在想起, 应该是很有生活气息的场面。有时候, 姐姐也去下乡, 我和妹妹只好自己买米。 拿不动, 要两个人抬, 一段巷子, 我们要歇几口气。

知道大米与籼米的区别, 还是在上海。 上海的好大米已经很不错了, 但姨父还认为不行, 他说天津的小站稻才是中国最好的大米。为什么呢? 一是产量少, 就那地方出产, 二是贡米, 那是给皇上吃的, 错不了。他的理论是, 纬度越高, 大米越好吃。 天津的纬度高于上海, 四川, 所以大米就比南方的大米好吃。 这个理论, 我当时不以为然, 现在则越来越赞同。 东北大米中, 早年吉林的延吉大米独领风骚, 因为鲜族人也爱种大米。 黑龙江的五常大米也很有名, 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常有二道贩子推了车来换。 所谓换就是他用五常大米换你的粮票, 然后再把粮票卖到别的地方去。 一般是林区, 那里有不少盲流, 盲目流动人口, 相当于今天的农民工。他们没有户口, 在林区抬木头。 林区工资稍高, 可以高价买粮票。 去年在北京, 商场里促销东北七台河大米, 两块钱一斤, 想起姨父的理论, 赶紧买回公寓煮食品尝。 可惜我没商君那样的高瞻远瞩, 带一只电饭锅, 只好把米淘净后加上水放进微波炉里煮。 微波炉煮出来的饭倒也不错, 很象当年重庆单位食堂里买的罐罐饭。 但姨父的理论却无法证实。 目前全国各地都有优质米,特色米, 从东北边疆的富锦米到西北边垂新疆农四师的有机米, 从两湖熟天下足的洞庭米, 到有诸葛余香的岳池黄龙贡米。 在美国, 除了美国本地产的优良米之外, 中国, 台湾, 泰国,日本, 南朝鲜, 越南, 马来亚, 印尼, 斯里兰卡, 印度, 巴基斯坦的米都可以在商场里见到,也有南欧和南美的米, 中东人的铺子里还有西亚和北非出产的米, 主要是从叙利亚和黎巴嫩来的。品味米饭时, 可把托尔斯泰翁的名言: “幸福的家庭全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套过来, 再颠倒: “好吃的大米各有不同, 难吃的大米全都一样”。 这难吃的大米就是南亚出产的米,印度巴基斯坦米。 从这一点看来, 我姨父的理论似乎又得到了证实, 纬度低的米就是不行。附带说一句, 那重庆食堂里的罐罐饭并不是什么特色餐饮。 那是困难年月因为实际情况发展出来的智慧型措施。当年人多米少, 每人每天有定量。 米饭无法衡量精确, 因为有硬有软, 没人愿意吃软饭。 食堂里的工人也有偏向, 有的人给的多, 有的人给的少, 全凭他的好恶。 没办法, 米罐应时而生, 直接把米量好了放进小罐里蒸, 有二两, 有三两, 大人的定量是24斤, 小孩是十四斤。一般是大人三两, 小孩二两。

这么写下去, 大家一定会觉得我们姐弟三人长得又黄又瘦。 其实不然, 我们都还长得不错。 这是因为父母宁愿自己少吃甚或不吃, 也要把我们养好。 那段时间, 虽然社会上,街道中, 院子里歧视不断, 咒骂连天, 我更是失学当社会青年。 但回忆中, 当年刻骨恐惧的印象都逐渐淡去, 只有父母的关爱, 姐妹的嘻闹还是那么鲜活, 那么亲近。就是令我视为畏途的那一段巷子, 当年有我九位同班同学, 如今都不知去向。 2001年回去一看, 满目衰败, 正等待拆迁。 现在想起, 有两位同学家里, 住的是那种当年的民居, 高墙, 高门坎, 大大的天井, 还有那种雕花木窗和木门, 连墙砖上都有花。只是年辰久了, 没有维修, 楼梯走起来吱吱作响, 有点儿吓人。 有一年那大屋里有人去世, 竟看见街道上的极积分子刘老伯和另外几人披了道袍在作法。不解, 把所见告诉父亲。 父亲笑笑说, 那是他的职业嘛。 可道士怎能当积极分子呢? 我还是不解。 父亲稍微提高了声调说, 道士和积极分子都要买米吃饭。

那些房子, 如果不拆, 现在可以卖票展览了。 明清古建筑。 可是当年, 住在里面的同学却羡慕我们的银行宿舍, 四层高楼。 可是他们不知道, 我每次挑煤买米回来, 最怕的就是那四层楼, 力气已经用完了不说, 梯高人小, 挑担上去真是一大挑战, 前头高了, 后面的罗筐会翻倒, 低了又挑不上那一阶楼梯,时间一长, 脚还会抖, 颤抖。 原来挑战一词是从这里而来, 不是挑战, 而是挑起来腿发颤。

于是, 在当年挑煤买米的石板路上走上一趟,再爬上那四层楼梯,竟好象自己又背上了书包, 拎上了米袋, 挑上了蜂窝煤…

二,竹子

挑蜂窝煤的扁担有两种, 一种是木头做的, 另一种是竹子做的。竹子做的又分两种, 一种是整根竹子做的,圆筒形; 另一种则是把大竹子劈开做的, 扁形, 一根大竹可以做许多根这样的竹扁担。圆筒形的扁担, 又称为棒棒。 八九十年代的山城棒棒军, 便得名于此。 但重庆人用得最多的, 应该还是大竹片子做的竹扁担。 这竹扁担便宜, 韧性也好, 挑上百十斤的担子, 闪悠悠的, 又好看又省力。

当然, 这闪悠悠的的扁担只是歌里唱唱而已。 现实生活中的扁担, 会压得你抬不起头, 直不起腰, 到后来连步子都迈不动。 用扁担挑担子, 那可是硬道理。 我们现在常听领导干部讲, 我们身上的担子重啊, 你就会知道, 他身上的担子不太重。 一个人肩挑重担时, 要调匀呼吸, 节制步伐, 根本不会再乱说话。一个人很可能一下子挑得起一二百斤, 但如果走不上三五步就要撂倒歇脚, 那跟一斤也挑不起没有区别。 须知,远路无轻载, 生活中的挑担, 不是举重比赛, 挺起来就算数, 生活中的挑担, 路曼曼其修远兮, 有上坡有下坡, 有天晴有落雨, 就象重庆街道的那些坡坡坎坎, 你得上上下下去求索。

四川的好木头是楠木, 又高又壮, 那是给皇帝修龙庭, 百姓做棺材用的。 好的竹子也叫楠竹, 又粗又直, 常用来做建筑用的脚手架。 搭脚手架的工人, 称之为竹篾匠。 这行手艺, 如今城市里已不多,脚手架也改用铁架了。 但当年竹篾匠的手艺, 还是让我无法忘记。 他们用普通的大竹子搭成高高的脚手架, 捆绑架子的材料也是来自竹子, 就是竹子的表皮, 竹篾。 竹篾的抗拉性极强, 只要不折断, 比铁丝还好。 拆迁的时候更是方便, 只要用砍刀把竹蔑砍断即可。 如此容易的拆迁, 一定让现今中国的大大小小拆迁队羡慕不已。

当年的重庆, 出行不易, 也没有人家有钱有闲搞什么旅游, 更没有那个心情。 所以近在眼前的邛南竹海, 金佛山竹林也没多少人知道。 不过要看竹子, 真用不着走那么远去, 四川到处都有竹子。 就是我们小朋友们常去玩的人民公园, 也有小小的竹林。 仲夏夜之热, 睡不着觉, 九,十点钟还在公园里藏猫猫, 抓强盗。 冲进一片竹林, 强盗没抓着, 却看见自己的老师与一位男士在接吻。 看见了也就算了, 还要扔石子儿, 认为那是资产阶级。 扔了石子儿也就算了, 还要到处宣讲。 这下可触怒了老师, 那一期的成绩得了个两分。这个两分是我这辈子唯一的两分。 母亲去找老师迅问, 老师竟哭了起来, 弄得母亲不明就里, 反而还要安慰她。其实老师也不过是刚出师专的十八九岁大女孩, 平常对我们很好的。 没办法, 那年我不到十岁。

十岁可真是不得了的好年令。 长一根竹子, 十年足够了。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现在我们知道,十年树木不大可能的,十年树竹大概可以。 一根好竹子, 总要七八年才长得成。中国人, 家里一定不会没有竹子做的东西。 从烧香的竹签到凉爽的竹床, 从淘米的簸箕到居家的竹楼, 竹子真的一身都是宝。 家里的竹制品, 我常把玩的有三件, 一是一把锯弓, 楠竹做的。 弓很宽, 我开始还拿不住。 花一角钱, 可以到巷子口外买一条起了齿的钢丝, 用来锯木枪, 锯关刀, 有用得很。 二是一把竹尺, 不知是什么竹子, 发紫檀色, 就当它是紫竹吧。 上面镶有亮亮的小铜钉, 是为刻度。 这把竹尺, 也是家里的家法, 是大人为我们做“笋子炒肉”的家什。 这个“笋子炒肉” 与醉翁的“笋枝炒肉”, 梅叶的“楠竹条子炒肉”应该是一个味道。 三是一对竹笔筒, 很普通, 我却惊奇上面的风景人物刻得那样逼真。 一只上面刻有一流飞瀑, 旁有山寺, 一清癯负荷之人正仰观水云山寺,更有一条小路, 云里雾里的不知道要弯到那里去, 这说的是李白庐山飞瀑的情形; 另一只刻的则是舟楫, 一壮年人船头眺望, 极目水天, 背后则是一片石壁。 不用说, 这是苏东坡赤壁怀古的故事了。这两幅画面, 构思相辅相成, 一幅是山中有水, 一幅是水中有山; 一幅题诗,一幅赋词。

三, 苏东坡

这对笔筒, 把四川人对李白苏轼的崇敬之情十分通俗地表现了出来, 四川人也十分得意那一份文化。从司马相如到巴金郭沫若, 四川还真为中国贡献了不少超级文人。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李太白和苏东坡。 我为中国文明列的十大超级文人是孔,孟,老,庄,屈原,司马相如,司马迁,李,杜, 苏东坡。孔夫子和太史公是我最崇敬的, 李太白和苏东坡是我最喜欢的。

这十大超级文人有两个出生于四川,两个与四川有关, 算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符合三国演义的理念, 让四川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四川人读了书, 不到外面驴游, 还是成不了器。 所以历代以来, 四川的才子总要冲破三峡夔门的险阻, 宦游天下, 才能有所建树。古代是如此, 近代的巴金郭沫若等亦是如此。 长江的大水往下这么一冲, 大浪淘沙,李白苏轼就是那大浪淘出来的真金。

慢着, 有人不服说, 除了司马相如是道地成都人外, 李白是甘肃成纪人, 苏家是河北赵县人, 都是四川的外来户, 移民, 恐怕不能算真正的四川人吧? 这话也对也不对。 现今的中国, 出身地对一个人还有点儿意义, 籍贯可真是一点儿意义也没有。 今天的四川人, 超过一半是清朝中叶响应国家号召支边支农, 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后裔, 纯四川的巴人蜀人少之又少。 不过当初都是自愿性质, 还有安置金,相当于三峡移民。

说实在的, 三苏的道德文章如高山仰止, 但结尾的落款签名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生于四川, 长于四川, 四川的青山绿水养育了苏氏家族, 就算是移民, 也有十几代了, 口口声声河北赵人, 缘何矫情若是? 我斗胆揣测, 当时天子姓赵, 苏老泉是在跟官家套近乎。 这个论调, 不知道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放到自己一向崇敬的大苏身上, 自己心里也不舒服。 写出来, 更是冒天下之大不讳。 不知别人写过没有, 我可是写到这里时偶然想起, 又要申请专利。

论起来,这也许无亏大节, 当时的社会, 君权神授, 皇帝就是天子。 向皇帝表态, 就是向官家效忠, 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意思差不多, 不过苏氏是文人, 手法要委蜿一些。

说实话, 我对三苏中的老苏, 还真有点儿看法。 辨奸论写得好是好, 但撕破了脸, 王荆公恼羞成怒, 肆无忌惮。 以后苏轼兄弟吃了那么多苦头, 怕也不是没有缘由。

为了yunniang这篇命题作文, 又翻出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来读。 近代研究苏东坡, 喜爱苏东坡者, 林语堂先生堪称第一。 有意思的是,林语堂给苏东坡的评价是: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 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酒痴,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 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这里,我最喜欢他对苏东坡的评价, 既不是大官, 也不是酒痴, 既不是诗人, 也不是词人, 而是…月下的漫步者。

妙哉。

赶紧想看看林语堂先生的原文, 看他这句话用的是英文里的哪几个字, 因为林语堂先生的原作是用英文写的, 再由张振玉先生翻译过来。 一时找不到, 就猜猜看。 也许是A walker in the moonlight, 或者是A walking man under the moon, 甚或就是Moonwalker. 如果真是Moonwalker, 那歌星麦可. 杰克逊就侵犯了东坡居士的表述权了。

现今学界里的苏学研究如汗牛充栋, 就是鞋子城里的网友, 写起子瞻先生来也是如数家珍, 让我落笔无处。 稍一大意, 就可能被指为抄袭,象那篇地图, 弄个吃不着羊肉一身膻。 况且, 有的苏评,象醉翁的读苏,写得真是好,读起来有味得很。 自己再写, 就不是寻常的班门弄斧, 而是在舞弄那把卷了刃的砍柴刀, 很不好意思。 怎么办呢, 只好另辟蹊径, 直接写下自己的感受好了。 我的读苏感是:东坡居士的诗文, 怎么读怎么好。 每读一遍, 都有收获; 久后再读, 还是有收获。 这么说吧, 你高兴的时候可以读苏东坡, 你不高兴的时候还是可以读苏东坡;你得意的时候可以读苏东坡, 你失意的时候还是可以读苏东坡;你人在家里可以读苏东坡, 你驴游四海时还是可以读苏东坡;你发财的时候可以读苏东坡, 你身无半文的时候还是可以读苏东坡…
总之, 你就是可以读苏东坡。

比之林语堂先生的苏评, 我要加上一点,若将苏子比美食, 那他不单是东坡肉东坡鱼, 不单是酥和怡为甚酥, 他更象是一碟他家乡的四川泡菜。 喜食四川泡菜的人, 都知道泡菜的味道别有洞天。 生脆鲜香,活泼俏皮,可麻可辣,老少咸宜。泡菜吃在嘴里, 有一点儿幽默的感觉, 那清新爽口的美食, 直如林语堂先生所说, 是心灵的喜悦。

配泡菜吃的米饭, 最好是用东坡米来煮。 有东坡鱼, 东坡肉, 一定有东坡米。 用东坡自己的话来说: “想当然耳!”

说实在的, 苏东坡留给我们的, 真的是他心灵的喜悦。除了喜悦, 苏作里更有一股浩然之气。 苏是大作家, 其诗文词赋著作等身。 但我最喜欢读的, 却是他的“三赤壁”。 就是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可以说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游记。 我们今天在这里写游记, 这应该是正源。 游记写得好不好, 要看你到底记了什么, 看你的发挥。 如果光是流水账似的记载, 与攻略相去不远,可以去写攻略。 所以这携程里有攻略一类。 但我想苏东坡是不会去写攻略的。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写的细就无法看得大; 写得大就得有意识地忽略某些细节。 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比如读过朱自清先生写的巴黎游记, 麻麻喋喋一大篇。 既不分段落, 又没有重点, 绍介是绍介了, 但不知道朱先生到底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读者被那些密密匝匝的汉字敲得一头昏, 完全没有读他荷塘月色的感觉。

东坡先生的诗文不同。 他绝不以词害意。 韵脚不押就不押, 平仄拗句就拗句, 但诗词里的恢宏气度, 象那首赤壁怀古, 读来回肠荡气, 绝无半点滞捱。 读苏诗苏词,识者胸中块垒一扫而空, 只愿随诗人遨游太虚, 感怀天地, 养那一股浩然之气。

同样的情况, 也可以在李白的诗作中见到。这应该是天才诗人的不拘泥表现。 要知道, 苏李都是那种即兴诗人, 起兴吟诵, 信手拈来。 如果有时间推敲, 真正做诗, 应该会做得象杜诗那样工整。

中国有文学造诣的人不少。 但象苏东坡这样上达天听的帝师, 名满天下的文人, 仍然保持着良善, 快乐的本色, 还真是不多。 他的赤子之心,来源于他的博爱人道。 穷, 则独善其身, 所以有黄州时代的非凡作品; 达, 则兼善天下, 所以有知杭州时的吏治建树。所以我说苏东坡是生于眉州, 文于黄州, 治于杭州, 死于儋州。在家乡打下基础, 在黄州涣发文采, 在杭州大展宏图, 在儋州损害了健康。 如果不被流放到海南儋州去, 一代心明天地的文豪怎么会不得长寿呢? 就象五六十年代的新疆, 北大荒, 不知道斫丧了多少中国的文化希望。

这就是苏东坡之所以为苏东坡。 位高, 不失仁人之心; 权重, 得以造福百姓; 文美, 并不恃才傲物; 运蹇, 倒也乐天知命…

中国, 何时能再有一个苏东坡呢?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the last day in重庆
  • 下一篇:重庆,我的爱
  • 无相关信息
    重庆生活资讯

    重庆图文信息
    看日出日落,赏秋日美景,石岭山寨一日游静享惬意悠闲
    看日出日落,赏秋日美景,石岭山寨一日游静
    重庆国际博览中心
    重庆国际博览中心
    企业社会保险线上办理
    企业社会保险线上办理
    个人社会保险线上办理
    个人社会保险线上办理
    2023年重庆义务教育入学招生政策
    2023年重庆义务教育入学招生政策
    重庆市轨道交通9号线票价,首末班车时刻表,线路图
    重庆市轨道交通9号线票价,首末班车时刻表,
    国博线首末班车时刻表及运营线路图
    国博线首末班车时刻表及运营线路图
    重庆环线运营时刻表,环线运营线网图
    重庆环线运营时刻表,环线运营线网图
    推荐信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关于我们 | 打赏支持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 2022 cq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网 版权所有
    ICP备06013414号-3   公网安备 42010502001035号